欢迎访问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通过打造创新链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来源:本站  时间:2015/7/2 8:47:15  浏览次数:8019

曾宪初

 

       “十二五”期间我省新兴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创新链断裂现象严重,发展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当前应重点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加强产业创新资源整合,激活发展潜力,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2014年上半年,面临国际、国内经济下行持续加大的压力,湖北全省23个高新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383.71亿元,完成增加值2687.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31%和21.07%。东湖、襄阳、宜昌、孝感、荆门5个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15%,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692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05亿元。其中,东湖高新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732亿元,同比增长26.5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62亿元,同比增长27.33%。

       截至2013年,我省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增加到5家,省级以上高新区总共2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00家,居中部第二。东湖高新区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08家,省级创新平台258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开放型区域创新网络体系。

       二、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品研发投入水平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十二五”期间,我省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全省R&D占全国的比重从上年度的1.24%快速增长到3.83%,开局良好。但近三年来,我省R&D投入未能与GDP的增长速度相适应,R&D占GDP的比重一直没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在不断扩大。从总体来看,我省经济增长依旧是依靠要素驱动,而不是主要依靠创新驱动。

       2、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创新成果转化率低。近年来,我省重点培育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高新产业增加值比例近80%。但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三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明显滞后。这三个新兴产业在我省并不缺乏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与此恰恰相反,对应的一些学科在全国还处于一定的领先地位。但受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影响,我省产、学、研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合作不够深入,相互脱节现象严重,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偏低,由此,科教资源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变为科技创新优势。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授权专利数的变化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截止2012年,我省授权专利数为121151个,占全国授权专利总数的比例为2.231% ,在中部六省中授权专利数仅高于山西和江西两省。2008年—2012年期间,历年授权专利数占全国授权专利总数的比例依次为: 2.376%、2.263%、2.344%、2.154%、2.104%,总体上成逐年下降趋势。全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相对较少,是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短板”。

       截止2012年,我省外观设计专利权数占专利总申请量的比重较低,只有15.6%,浙江是67.49%,湖南是23.8%,说明我省能够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外观设计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企业还是集中在加工环节赚取利润,也就是在微笑曲线的低端谋求发展。由此,产业链不完整,创新链断裂,大多数产业整体利润不高,受经济波动影响大。

        4、企业创新缺乏体制与制度的高效率支持。首先是由于体制机制的僵化,使得大型国有创新企业的创新能力被制约;其次是资金使用和管理分散,缺乏系统且稳定的投入支持机制导致我省存在重点领域投资不足。再次,不少私营新型企业由于缺乏针对性的财政和制度支持,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机制尚未形成,“有形的手”仍在取代“无形的手”在影响着整个市场的发展,体制与制度障碍仍然阻碍着湖北省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构建创新链,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我省应以创建国家创新型省份为契机,围绕产业链打造创新链,加强产业创新资源整合,在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动大手笔,做大文章,创大效益。

       1、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环境。要勇于突破制度性障碍,强化支持创新驱发展的制度保障,为产业发展提供制度支撑。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对风险投资的引导力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初创期、成长期的创新型企业。加大各类扶持资金整合使用力度,以贷款贴息、税收返还、股权投资、质押担保等多种方式,支持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发展。建立健全激励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和订购制度,扩大企业市场需求。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自主创新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支持大型企业在国内主板和海外上市。

       2、完善科技金融服务,重点提升小微企业创新能力。打造金融、产业与科技融合的“新兴产业生态链”。构建覆盖产业创新链条全过程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运作,吸引和培育更多创业投资企业,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新兴产业创投领域,加快科技创新资源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的融合。

       当前特别要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专项扶持力度,同时鼓励政策性信贷资金向小微创新型企业倾斜,努力缓解小微创新型企业融资困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尽快形成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尤其是要加大对产品外观和包装设计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弥补创新链短板。

        3、创新产学研结合模式,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强化政府的引导、协调和保障作用。比较适合的方法有:(1)产学研共同研究模式:重大项目由政府提供稳定的研究经费,以公开招标的方式引导产业界、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研究(项目申请必须三方共同参与),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率稳步提高。(2)科技园模式:吸引高科技企业进驻科技园,规定科技园中的大企业必须设立研发机构,中小企业可以联合设立研发机构,引导资金投入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的创新项目。

       4、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针对产业技术创新链上的薄弱环节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共性需求,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等优势资源单位的合作,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 (技术) 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种层次、各种类型技术创新平台,创造良好产业发展环境,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本文为湖北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收录的大会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