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步入新常态 抓住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来源:本站  时间:2015/7/2 8:54:29  浏览次数:8214

曾宪初

        一、我省正在步入经济“新常态”

       我国经济在经历长达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进入了从高速增长向高中速增长的转型期。湖北作为中部重要省份,近年来经济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经济增速趋缓的新特征,显现出走向地方经济“新常态”的变化趋势。

        1.经济增速持续回落,回落幅度逐步收窄。我省GDP增速转变的时间节点与全国平均水平大体相同,2012、2013和2014上半年GDP增速分别为11.3%、10.4%、9.5%,告别了连续多年13%左右的高速增长状态。不同的是,全国GDP平均增速自2012年大幅下降至7.7%以来,回落幅度快速收窄,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长期增长”课题组分析,我国2014年GDP预期增速为7.4%,2015年为7.3%,未来10年平均增速为6.5%;而我省2013年相比2012年GDP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2014上半年同比GDP增速回落了0.6个百分点,虽然回落幅度有所收窄,但明显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说“新常态”是一个稳定的经济均衡状态,那么全国经济可能已经或即将要进入“新常态”,我省经济则还处在步入“新常态”的过渡阶段。与同处中部的湖南、河南、江西、山西和安徽五省相比,我省2014年GDP增速与江西并列居中部之首,GDP增速回落的幅度大于河南和江西,略小于湖南,明显小于安徽和山西。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产业结构水平仍然较低。近年来,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速度加快, 2013和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分别上升1.2和2.5个百分点。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目前产业结构水平还比较低,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才达到41.6%,相比全国46.7%的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3.经济增长过度依靠投资拉动的问题仍然存在,转变经济增长动力刻不容缓。我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居高不下,200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60%以上的高位。不仅如此,在我省每年巨大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中,用于设备、工器具购置的比例仅达到10%,而全国平均水平为20%。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和建筑安装工程等项目。由此可见,我省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这样的投资不仅不能提高生产率,反而会降低全要素生产率,因为技术是蕴含在设备和工器具中,而不是蕴涵在厂房、道路中。所以,增长动力的转换对于湖北来说已经刻不容缓,必须适当降低投资率,并优化投资结构,才能逐步实现内需拉动增长,创新驱动增长。

       二、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科学应对新常态

       中国无法回避“新常态”,湖北同样无法回避“新常态”。当前,推动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准确认识“新常态”,果断摒弃陈旧思想,大胆创新工作思路。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时至今日,不能再将经济增速放缓理解为受危机影响而出现的短期经济波动。必须认识到,我省将要面临的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新航道。一方面,“新常态”意味着新机遇。在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变过程中,旧的经济结构会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的增长动力会逐步衰弱,新兴的增长动力会取而代之。对于各省市自治区而言,将会回到更加公平的起点开始新一轮赛跑,在旧常态中难以撼动的区域经济格局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被改写,这无疑会成为湖北快速实现中部崛起的绝好契机。另一方面,“新常态”也给湖北带来新挑战。工业仍然是湖北的支柱产业,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工业和服务业的关系,不能较好地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不能妥善解决投资规模过大和投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将难以在“新常态”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新常态”的大格局下,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的关键在于,大力优化经济结构和寻找经济增长新动力。

       在准确认识“新常态”的基础上,建议今后一段时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文章。

      1.在促进新型工业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上做文章。一是推进工业化生产方式向生态化生产方式转型,积极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鼓励生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二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目标,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升产业素质,着力构建节能降耗型产业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逐步建立低碳能源消费体系。三是积极构建生态消费模式,加强消费教育,促进消费理念变革。四是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严格规定执行生态保护红线,健全和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2.在促进工业与服务业协调发展上做文章。一是推动工业与服务业升级发展。抓住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推动产业链升级,培育壮大以节能减排、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推动传统服务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先进技术应用,大力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对工业的提升作用,大力发展以金融、文化创意、技术开发为代表的可贸易服务业。二是推动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改造工业和服务业本身,促进服务业整体生产率提高,推动工业的智能化和服务化。

        3.在促进城镇化和产业发展协调推进上做文章。一是要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突出以人为本,走集约、绿色、低碳的道路,积极推进进城农民市民化。二是要推动第一产业精致高效发展,扩大农业机械、信息化技术和生命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对生态农业、无土栽培、工厂农业等农业商业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进行探索,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三是要推动第二产业绿色创新发展,加快推进第二产业向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和内生增长转型。四是要促进第三产业融合升级发展。

        4.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上做文章。一是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优化结构调整的制度环境,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大幅度缩减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合并审批手续,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二是要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制造业结构优化,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三是强化技术创新,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注重建立共性技术扩散机制,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整合资源、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本文为湖北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收录的大会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