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关于做大做强竹文章的建议 ---以咸宁市为例

 时间: 2019-07-26  浏览次数:10320

竹子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具有分布广、生长快、用途多、生态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被誉为"绿色的金矿"。咸宁因竹而美、因竹而名、因竹宜居,享有“楠竹之乡”的美誉。咸宁竹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且发展势头强劲。现如今竹产业已成为咸宁基地面积最大的林业特色产业,市区共建的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中,竹类加工企业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形成了鄂南大竹海以及随阳、大幕、黄龙、金沙、九宫、潜山等竹生态旅游景区体系。竹产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8年底全市竹业产值达62亿元。大力发展竹产业,推进咸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在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实现我市“将竹产业打造成主产业,力争建成百亿产业”的发展目标,促进“绿色咸宁”战略顺利实施。

一、全市竹产业发展现状

1.竹产业经济提升明显。据统计,2012年全市竹产业经济只有8.7亿元,到2018年底全市竹业产值已达62亿元,其中竹材收入 18亿元、加工增值 37亿元、竹笋收入5.0亿元、旅游及其它收入2亿元。

2.楠竹基地形成规模。全市每年完成新造林3万亩,抚育竹林10万亩。截止2018年底现有竹林面积165万亩,其中楠竹163万亩、立竹量2.5亿株,年产楠竹2200万株,竹类资源约占到了全省的80%;建成万亩以上竹基地 26个,其中赤壁官塘驿、陆水湖两镇办竹林面积均突破10万亩,咸安汀泗桥、大幕两乡镇均在5万亩以上。

3.竹产业招商成效明显。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竹加工企业32家,其中巨宁竹业、江南春竹业、利源林农、药菇山竹酒、金箸竹业、恒通竹业等企业已形成品牌效应;竹类产品达600多个品种,主要涉及板材、工艺品、日用品、食品等多个系列。

4.竹产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市区共建的竹循环经济产业园,市区两级政府先后投入园区建设资金2亿元,竹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园区面积达2000余亩,目前已有大小20余家企业入驻。其中楠竹加工省级龙头企业2家(咸安巨宁竹业、江南春)

5.科技示范成效明显。大力推广楠竹深翻垦复、护笋养竹、号竹钩梢、适时追肥、防虫治病、分类采伐等丰产技术,促进了楠竹立竹数量和质量的提升。林业部门印发《楠竹丰产栽培技术手册》5万份,培训技术骨干1.5万人次,指导竹农按照《竹林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标准》改造竹园,成功实施完成国家标准委“第八批国家楠竹生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制定了《楠竹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省级)》、《楠竹清水笋加工技术规程(市级)》、《碳化重组竹工艺技术规范》,《楠竹(楠竹)母竹造林技术规程》等标准并通过专家评审,《楠竹实生苗造林技术规程》、《楠竹种子育苗技术规程》已发布实施。在此基础上并成功申报到第九批国家楠竹生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提升工程项目。

6.竹林旅游蓬勃发展。我市抓住打造香城泉都的机遇,依托竹资源优势,突出竹文化特色,完善竹景区设施,打响竹旅游品牌。依托星星竹海发展观光休闲游,依托竹乡农家乐发展乡村风情游,依托潜山竹博览馆发展科普文化游。近两年,竹景区接待游客量每年以20万人次的速度递增,今年接待游客量达300余万人次。随着一批精品生态旅游线路的完善,必将为竹旅游注入新的活力。初步形成了鄂南大竹海以及随阳、大幕、黄龙、金沙、九宫、潜山等竹生态旅游景区体系。

二、竹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具有诸多优势的咸宁竹产业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和浙江安吉等竹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在产业发展水平、营销模式、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1.从竹产业经营生产来看,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及生产技术比较落后。一是精深加工不足,竹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低。受竹材中空壁薄特性的影响,竹材加工利用率普遍较低,低附加值产品利润率低。咸宁竹产业加工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偏低,高科技含量的品牌少,没有完善的产业链和先进创新的技术支持,我市竹材加工行业形势严峻。如生产竹纤维板的赤壁冠森企业刚试产就停产,以新型竹集成材为原材料的竹家具,尚无企业涉足。二是资源培育意识弱,竹笋加工生产技术落后。竹农经营观念落后,对竹林投入少,种砍伐轻抚育,很少采取除杂、恳复、施肥等管理措施,导致出笋率低。竹笋加工企业自动化程度低,加工设备老旧,限制了调味笋、即食笋等高附加值的产品生产,且企业点多而分散,产品无法进驻商超,市场竞争力弱。

2.从竹产业营销模式来看,标准化、品牌化意识不强,产业链配套不足。目前,我市竹产业营销网络不全,发展机制不活,产业服务不优。全市竹产业开发冷热不均,进展不一,还未形成从生产到加工、包装、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企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不够。营销模式单一,龙头企业拉动发展动力不足,市场影响力低,没有培育出在全国叫的响的知名品牌。

3.从竹产业结构来看,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产业结构亟需转型升级。整体来看,我市竹资源经济贡献率偏低,重竹材生产轻笋材发展,竹资源的经济效益没有充分发挥。我市毛竹笋资源丰富,但加工鲜笋能力有限。如今,竹材产品总体走下坡路,竹笋的培育和加工不失为竹产业发展的第一选择。我市毛竹林150万亩,生物多样性低,涵养水源能力和生态系统碳储量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差,不利于竹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需求。

三、几点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且先后出台了相关竹产业扶持文件,从建设示范基地、打造竹产业园、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支持竹产业发展,制定了竹产业发展考核细则。各地、各部门应积极推进竹产业发展,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好竹产业发展基金效用,做好竹产业加工企业扶持工作。通过整合涉农、涉林和扶贫资金,采取财政以奖代补、群众集资投劳等办法,支持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龙头企业,鼓励骨干企业走品牌发展战略,争创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最大限度落实税收贡献奖励政策。增加竹业科技投入,开展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应用培训和推广服务,扶持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设备升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2、改变发展思路,开发利用竹药用保健功效

结合咸宁竹资源优势和现代人绿色生态的消费心理,对咸宁竹制品(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进行充分研究和宣传推广,走出我市竹产业发展转型升级之路。首先深入挖掘竹笋发展潜力,突出抓好竹笋生产和加工。竹笋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市场空间越来越大。我市毛竹笋资源丰富,从市林科院开展的毛竹林覆盖培育实验来看,笋用林培育总体效益高,以清水笋或笋干为加工原,产品附加值更高。从引进和培育一批规模企业入手,以加工带动笋用林的培育,对我市竹产业发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作为我市竹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契机。二是充分发挥竹子药物、保健品提炼方面优势,着重竹保健品技术创新。可招商引资进一批竹保健品加工企业,带动竹保健品产业发展。如武汉绿时代集团在赤壁市投产生产的自然健康食品--葛圣源竹盐,已研发六个系列50多种“竹盐+”产品,市场反响良好,且2018年产值过亿,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创新经营模式,加强技术研发力度。

我市应以实施“第九批国家楠竹生产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提升工程”为契机,实行集约经营,发展林下多种经营,积极探索“竹-药、竹-菌、竹-禽”等符合经营模式,如崇阳天臻智谷科技有限公司在毛竹林下套种黄精,实现竹林立体高效开发。同时,积极引进浙江等地先进的林培育技术,探索出适合我市竹林经营管理的新技术,并进行全市推广。竹加工企业加大产品创新力度,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在笋竹加工新技术的开发、竹保健品技术创新等领域实施联合攻关,提升产品质量,走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道路。

4. 发挥集聚效应,打造知名品牌

     着力竹循环经济产业园园区建设,政府加大园区建设资金投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产品绿色环保、带动能力强、销售网络全的加工企业,同时发展本土企业,整合我市现存的规模小、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的中小竹加工企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设备改造,壮大培育龙头企业。加大笋竹产品宣传力度,拓展营销市场,争创名优品牌。开辟电商平台,做好线上线下营销,建立与线下商超、高端餐饮、以及线上天猫、阿里巴巴等平台营销网络,打造一个具有现货交易、物流配送、网络销售等功能的现代化笋竹制品交易体系。

    咸宁竹产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只要把握住竹产业发展的重点,就一定能够做好做足“竹”文章、做大做强竹产业,为实现咸宁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作出更大的贡献。  (执笔人:农工党咸宁市委会市直支部李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