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
 

通知公告:

更多>>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 » 农工要闻

让天麻在大方县的山林间结出“致富果” ——农工党湖北省委会帮扶大方县天麻产业纪实

 时间: 2025-07-11  浏览次数:50

当贵州省大方县的山林间又飘起天麻的清香,当地村民们总会想起那个远道而来的身影——湖北中医药大学刘大会教授。受农工党湖北省委会委托,他带着创新的天麻种植技术不远千里、翻山越岭扎根于贵州省大方县长石镇山坝村,用科技为这片土地的天麻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微信图片_20250711161323

传统天麻种植总绕不开“砍树”难题,大量林木消耗让生态与产业难以兼顾。刘大会教授带来的技术一举打破困局:不用成片砍伐,只需收集山间小树枝、落叶,就能搭建天麻生长“温床”。刘教授团队创造性建立“天麻人工菌棒代料替材生态种植模式”,以工厂化生产蜜环菌人工菌棒,替代传统天麻种植“培养菌床”生产环节。这一模式,不仅保住绿水青山,让农户不再为木材短缺犯愁,种植成本大幅降低,实现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完美平衡;更将天麻生产周期缩短1年,节约70%以上木材,同步降低土地与人工成本,显著提升天麻品质与食用口感,从根源破解传统天麻种植砍树破环生态的产业瓶颈。

微信图片_20250711161354

“以前种天麻,得等上一两年才见收成,心里总悬着。现在好了,刘教授的技术让天麻8到10个月就能收,资金周转快多了!”一位村民算起收益账,脸上满是笑意 。缩短的生长周期,意味着更快收益回报,也让农户有了扩大种植规模的底气,曾经“慢节奏”的产业如今跑出“加速度”。2024年,刘教授积极响应农工党中央、农工党湖北省委员会的号召,带领团队在大方县长石镇山坝村创办天麻教学试验基地,并提供4万种苗(菌棒),推动天麻种植10亩,派出6名团队成员开展帮扶,培训技术人员100人次 ;2025年规模持续拓展,天麻种植面积扩至30余亩,目前已派出团队成员4人接力,培训技术人员逾100余人,产业成长清晰可见。

微信图片_20250711161400

更让大家惊喜的是天麻品质。尝过新技术种出的天麻,村民们都夸:“这味道就是不一样!”相比传统天麻,它口感更细腻,那股让人不太适应的“马尿味”淡了许多,煲汤、入药都更受市场青睐 。优质带来优价,大方县天麻凭借出众品质,成了市场“香饽饽”,农户钱袋子越来越鼓。

从菌床搭建到日常管护,刘大会教授始终手把手教学,把技术要点拆成“土办法”讲给村民听,直到人人熟练操作 。如今,大方县天麻地里,小树枝与落叶铺就的“生态床”上,一颗颗饱满天麻悄然生长——它们是丰收果实,更是刘大会教授以科技为笔、担当为墨,为乡村振兴书写的“致富答卷”。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天麻产业正以更绿色、更高效、更优质的姿态蓬勃发展。刘大会教授播下的技术种子,早已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孕育出奔向美好生活的无限可能,持续书写着产业助农、生态富民的动人篇章 。(撰稿人:沈勇)